登高丘而望远

〔唐代〕李白

登高丘,望远海。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登高丘,望远海。

登上高丘,向大海遥望。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那传说中的东海六鳌,已早成了如霜的白骨,那海上的三神山如今已漂流到哪里去了?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那东海中的神木扶桑可能早已摧折了吧,那里可是日所出的地方。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神话中的银台金甄,只有在梦中才会出现,秦始皇和汉武帝想成仙的愿望,只能是一场空梦啊。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精卫填海只能是空费木石,鼋鼍架海为梁的传说也没有什么证据。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君不见骊山陵中的秦始皇和茂陵中的汉武帝都已早成土灰了吗?他门的陵墓任凭牧羊的孩子攀来登去,无人来管。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眼看着墓中的金珠宝玉已被盗贼劫夺一空,他们的精灵究竟有何能耐?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像这样的穷乓颊武、不管百姓死活的帝王,今天早该有如此之下场,他们怎可能会像黄帝那样在鼎湖乘龙飞仙呢?

注释

(1)扶桑:传说中的神木,长在日出的地方。

(2)精灵:指秦始皇、汉武帝的神灵。

(3)穷兵黩武:好战不止。

(4)鼎湖飞龙:据《史记·封禅书》记载,齐人公孙卿欺骗汉武帝说:“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古之黄帝与神通,且战且学仙,铸鼎于荆山,有龙下迎。武帝对此深信不疑,且言:“嗟乎!吾诚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躧耳。”

登高丘而望远拼音版

dēnggāoqiūérwàngyuǎn
dēnggāoqiūwàngyuǎnhǎi
liùáoshuāngsānshānliúānzài
sāngbàncuīzhébáichénguāngcǎi
yíntáijīnquèmèngzhōngqínhuánghànkōngxiāngdài
jīngwèifèishíyuántuósuǒpíng
jūnjiànshānmàolíngjìnhuīmièyángzhīláipāndēng
dàozéijiébǎojīnglíngjìngnéng
qióngbīngjīndǐngfēilóngānchéng

作品简介

《登高丘而望远》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登高怀想诗,此诗从登山望远引出一系列的联想:表示对古代仙山琼阁等传说的怀疑,并嘲笑了秦始皇、汉武帝求仙的愚蠢行为,有托古讽今之意。全诗可分为三段:首二短句为第一段,点明登山望远;中间八句为第二段,写望中想到传说中的神仙境界并不存在,神话传说也为虚妄;末六句为第三段,写望中想到秦始皇、汉武帝穷兵黩武,妄想长生,终归一死。多用典故是此诗的主要特色。

创作背景

《登高丘而望远》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李白南游吴越之时。那时唐玄宗溺于佛道,好神仙,求长生,多穷兵黩武、荒淫误国之事。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奇绝,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等。他一生漫游天下,纵情诗酒,追求自由,曾供奉翰林但遭谗离职。晚年因永王案流放夜郎,遇赦后卒于当涂。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日齐山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落日登高

〔南北朝〕王僧孺

凭高且一望,目极不能舍。

东北指青门,西南见白社。

轸轸河梁上,纷纷渭桥下。

争利亦争名,驱车复驱马。

宁访蓬蒿人,谁怜寂寞者。

登高有怀

〔明代〕袁宏道

秋菊开谁对,寒郊望更新。

乾坤东逝水,车马比来尘。

屈指悲时事,停杯忆远人。

汀花与岸草,何处不伤神。

和杜牧之齐山登高

〔唐代〕张祜

秋溪南岸菊霏霏,急管烦弦对落晖。

红叶树深山径断,碧云江静浦帆稀。

不堪孙盛嘲时笑,愿送王弘醉夜归。

流落正怜芳意在,砧声徒促授寒衣。

登高台

〔南北朝〕王僧孺

试出金华殿,聊登铜雀台。

九路平如掌,千门洞已开。

轩车映日过,箫管逐风来。

若非邯郸美,便是洛阳才。

重阳登高

〔清代〕尤侗

最是高难问,青天隔九重。

亭皋一搔首,风雨满千峰。

野色生新黍,秋声入暮钟。

十年摇落意,泽畔老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