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

〔唐代〕杜甫

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

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

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

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

作品简介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夜宿江船,因雨湿不得上岸与友人王十二判官道别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离别时的惆怅之情。

创作背景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春,杜甫漂泊夔州期间。时年55岁的杜甫因战乱流离西南,生活困顿。他乘船离开夔州城,本欲上岸与友人王十二判官告别,却因夜雨湿滑未能成行,遂于舟中写下此诗。诗中"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的动荡景象,既写实景,又暗喻诗人漂泊无依的处境,尾联"含凄觉汝贤"更流露出乱世中珍视友情的深沉感慨,展现了杜甫晚年沉郁苍凉的诗风。

翻译注释

翻译

船儿傍着沙洲过夜,听到了水石相激的响声,看着美好的月色多情。

风起了,吹动灯火乱晃;雨落时,带着涛声齐鸣。

晨钟从云外传来了滋润的清音,胜景展现了在高山空旷处的烟云。

白鸥轻轻地飘浮在桨叶之外,多么可爱,我觉得它们十分柔驯。

注释

(1)舸船:大船;此处指作者所乘之船。

(2)石濑:水为石激形成的急流。

(3)风起:风刮起来。

(4)春灯:春夜的灯。

(5)晨钟:清晨的钟声。

(6)云外:高山之上。亦指世外。

(7)胜地:名胜之地。

(8)柔橹:谓操橹轻摇。亦指船桨轻划之声。

全文拼音版

chuánxiàkuízhōuguō宿湿shīshàngànbiéwángshíèrpànguān
shā宿chuánshílàiyuèjuānjuān
fēngchūndēngluànjiāngmíngxuán
chénzhōngyúnwài湿shīshèngshítángyān
róuqīngōuwàihánjuéxián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姑苏怀古

〔唐代〕许浑

宫馆余基倚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宴清都·初春

〔宋代〕卢祖皋

春讯飞琼管,风日薄,度墙啼鸟声乱。江城次第,笙歌翠合,绮罗香暖。溶溶涧渌冰泮,醉梦里,年华暗换。料黛眉,重锁隋堤,芳心还动梁苑。

新来雁阔云音,鸾分鉴影,无计重见。啼春细雨,笼愁澹月,恁时庭院。离肠未语先断,算犹有凭高望眼。更那堪芳草连天,飞梅弄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