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我十五岁开始就喜欢学神仙之术,仙游未曾歇。
吹笙坐松风,泛瑟窥海月。
松风下笙声悠悠,弄琴瑟窥见海月。
西山玉童子,使我炼金骨。
西山的玉童子,使我炼就金骨。
欲逐黄鹤飞,相呼向蓬阙。
身轻欲逐黄鹤飞,招呼着一起飞向蓬莱高阁。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吹笙坐松风,泛瑟窥海月。
西山玉童子,使我炼金骨。
欲逐黄鹤飞,相呼向蓬阙。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我十五岁开始就喜欢学神仙之术,仙游未曾歇。
吹笙坐松风,泛瑟窥海月。
松风下笙声悠悠,弄琴瑟窥见海月。
西山玉童子,使我炼金骨。
西山的玉童子,使我炼就金骨。
欲逐黄鹤飞,相呼向蓬阙。
身轻欲逐黄鹤飞,招呼着一起飞向蓬莱高阁。
《感兴八首·其五》是李白集中展现其道教信仰与游仙思想的代表作。全诗以“十五游神仙”开篇,自述早年求道历程的延续性。“吹笙坐松风”将音乐融入自然意象,营造出超然物外的意境;“西山玉童子”暗用道教仙童点化典故,表达对炼形登仙的渴望。尾联“欲逐黄鹤飞”化用费祎跨鹤仙去传说,将追寻仙阙的激情推向高潮。这首诗典型地反映了李白将道教玄想与诗歌美学融合的创作特色,在飘逸洒脱中寄托对生命永恒的向往。
《感兴八首·其五》此诗创作于李白中年时期(约开元末年),当时诗人多次访道求仙,曾正式受道家符箓。诗中“西山”可能指南昌西山(道教净明宗发源地)或终南山,“炼金骨”对应其曾从事的炼丹实践。在政治抱负受挫的背景下,李白通过仙游题材构筑精神避难所,但“相呼向蓬阙”的强烈主动性,仍透露出其用世之志与出世之想的深刻矛盾。
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
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
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
云何舒国步,持底副君忧。
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
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
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
一春谁道是芳时,未及飞红已暗悲。
雨甚犹思吹笛验,风来始悔树幡迟。
蜂衙撩乱声无准,鸟使逡巡事可知。
输却玉尘三万斛,天公不语对枯棋。
北胜南强较去留,泪波直注海东头。
槐柯梦短殊多事,花槛春移不自由。
从此路迷渔父棹,可无人坠石家楼。
故林好在烦珍护,莫再飘摇断送休。
倚天照海倏然空,脆薄原知不耐风。
忍见化萍随柳絮,倘因集蓼毖桃虫。
到头蝶梦谁真觉,刺耳鹃声恐未终。
苦学挈皋事浇灌,绿阴涕尺种花翁。
霜雪皎素丝,何意坠墨池。
青苍犹可濯,黑色不可移。
女工再三叹,委弃当此时。
岁寒虽无褐,机杼谁肯施。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吾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氛。
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天下久无君。
浮荣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
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
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
藉藉天骄子,猖狂已复来。
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
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
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洁。
巫山赋彩云,郢路歌白雪。
举国莫能和,巴人皆卷舌。
一感登徒言,恩情遂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