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八首·其五

〔唐代〕李白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吹笙坐松风,泛瑟窥海月。

西山玉童子,使我炼金骨。

欲逐黄鹤飞,相呼向蓬阙。

作品简介

《感兴八首·其五》是李白集中展现其道教信仰与游仙思想的代表作。全诗以“十五游神仙”开篇,自述早年求道历程的延续性。“吹笙坐松风”将音乐融入自然意象,营造出超然物外的意境;“西山玉童子”暗用道教仙童点化典故,表达对炼形登仙的渴望。尾联“欲逐黄鹤飞”化用费祎跨鹤仙去传说,将追寻仙阙的激情推向高潮。这首诗典型地反映了李白将道教玄想与诗歌美学融合的创作特色,在飘逸洒脱中寄托对生命永恒的向往。

创作背景

《感兴八首·其五》此诗创作于李白中年时期(约开元末年),当时诗人多次访道求仙,曾正式受道家符箓。诗中“西山”可能指南昌西山(道教净明宗发源地)或终南山,“炼金骨”对应其曾从事的炼丹实践。在政治抱负受挫的背景下,李白通过仙游题材构筑精神避难所,但“相呼向蓬阙”的强烈主动性,仍透露出其用世之志与出世之想的深刻矛盾。

翻译注释

翻译

我十五岁开始就喜欢学神仙之术,仙游未曾歇。

松风下笙声悠悠,弄琴瑟窥见海月。

西山的玉童子,使我炼就金骨。

身轻欲逐黄鹤飞,招呼着一起飞向蓬莱高阁。

注释

全文拼音版

gǎnxìngshǒu··
shíyóushénxiānxiānyóuwèicéngxiē
chuīshēngzuòsōngfēngfànkuīhǎiyuè
西shāntóngzi使shǐliànjīn
zhúhuángfēixiāngxiàngpéngquē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奇绝,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等。他一生漫游天下,纵情诗酒,追求自由,曾供奉翰林但遭谗离职。晚年因永王案流放夜郎,遇赦后卒于当涂。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相关推荐

感事

〔宋代〕陈与义

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

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

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

云何舒国步,持底副君忧?

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

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

感春四首·其一

〔清代〕陈宝琛

一春谁道是芳时,未及飞红已暗悲。

雨甚犹思吹笛验,风来始悔树幡迟。

蜂衙撩乱声无准,鸟使逡巡事可知。

输却玉尘三万斛,天公不语对枯棋。

感春四首·其四

〔清代〕陈宝琛

北胜南强较去留,泪波直注海东头。

槐柯梦短殊多事,花槛春移不自由。

从此路迷渔父棹,可无人坠石家楼。

故林好在烦珍护,莫再飘摇断送休。

感春四首·其三

〔清代〕陈宝琛

倚天照海倏然空,脆薄原知不耐风。

忍见化萍随柳絮,倘因集蓼毖桃虫。

到头蝶梦谁真觉,刺耳鹃声恐未终。

苦学挈皋事浇灌,绿阴涕尺种花翁。

感事

〔唐代〕韦应物

霜雪皎素丝,何意坠墨池。

青苍犹可濯,黑色不可移。

女工再三叹,委弃当此时。

岁寒虽无褐,机杼谁肯施。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一

〔唐代〕陈子昂

吾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氛。

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天下久无君。

浮荣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

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