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阵图》是杜甫的一首五言绝句,咏怀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军事遗迹。诗中“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高度概括诸葛亮的功绩,而“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则借江中石阵的永恒,暗喻其北伐未成的历史遗憾。全诗仅20字,却浓缩了历史评价、自然奇观与人生感慨,是杜甫咏史绝句的典范之作。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八阵图》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杜甫55岁,初至夔州时。八阵图位于夔州永安宫前江滩(今重庆奉节),相传为诸葛亮所布。诗人借石阵“江流石不转”的物象,既赞诸葛武侯“三分国”的功业,又暗含对自身“遗恨”壮志未酬的感慨,与《咏怀古迹》《古柏行》共同构成夔州时期的历史反思。
翻译注释
翻译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注释
(1)盖:超过。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八阵图:诸葛亮的一种阵法,是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4)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5)遗恨失吞吴:以不该失策吞吴为恨。一说以未得吞吴为恨。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二
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八六子·洞房深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扇。
辇路苔侵。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舜华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处,金舆渐远,何时彩仗重临?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
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厓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輧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银台金阙夕沉沉,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八声甘州·姑苏台和施芸隐韵
步晴霞倒影,洗闲愁、深杯滟风漪。望越来清浅,吴歈杳霭,江雁初飞。辇路凌空九险,粉冷濯妆池。歌舞烟霄顶,乐景沉晖。
别是青红阑槛,对女墙山色,碧澹宫眉。问当时游鹿,应笑古台非。有谁招、扁舟渔隐,但寄情、西子却题诗。闲风月,暗销磨尽,浪打鸥矶。
八声甘州·和梅津
记行云梦影,步凌波、仙衣剪芙容。念杯前烛下,十香揾袖,玉暖屏风。分种寒花旧盎,藓土蚀吴蛩。人远云槎渺,烟海沉蓬。
重访樊姬邻里,怕等闲易别,那忍相逢。试潜行幽曲,心荡更匆匆。井梧凋、铜铺低亚,映小眉、瞥见立惊鸿。空惆怅,醉秋香畔,往事朦胧。
八归·秋江带雨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想半属、渔市樵村,欲暮竞然竹。
须信风流未老,凭持尊酒,慰此凄凉心目。一鞭南陌,几篙官渡,赖有歌眉舒绿。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
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
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
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八六子·扫芳林
扫芳林,几番风雨,匆匆老尽春禽。渐薄润侵衣不断,嫩凉随扇初生。晚窗自吟。
沈沈。幽径芳寻。晻霭苔香帘净,萧疏竹影庭深。谩淡却蛾眉,晨妆慵扫,宝钗虫散,绣屏鸾破,当时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听琴。料如今。门前数重翠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