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日夜对月

〔唐代〕杜甫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波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作品简介

《一百五日夜对月》是杜甫在寒食节对月抒怀的五言律诗,以"无家"为核心展开宇宙级孤独的书写。首联"无家寒食"与"泪如金波"(月光映泪)的并置,将民俗节日转化为存在之痛;颔联"斫月中桂"的奇想,既承《酉阳杂俎》吴刚伐桂传说,又暗喻清除人生阻障的渴望;颈联"仳离红蕊"(分离中春花)与"嚬青蛾"(蹙眉佳人)的虚实相生,构建记忆与现实的对话;尾联"牛女渡河"的反用,在星象恒定中反衬人世无常。全诗以"月—泪—桂—蛾—星"的意象链,完成从个人遭际到宇宙沉思的诗性超越。

创作背景

《一百五日夜对月》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寒食(冬至后105天),时杜甫被困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诗中"无家"指鄜州家人离散(参见《月夜》),"月中桂"暗讽杨国忠等朝中奸佞(《酉阳杂俎》载月桂高五百丈,喻权贵盘踞)。"牛女秋期"的反讽性对照,凸显战乱中人间团聚之难。

翻译注释

翻译

没有家人一起过这寒食节,此时的眼泪也像金波一样涌动不止。

如果砍去了月中的桂树,月亮的光辉会波加清澈皎洁吧?

月亮偏在离别时散播光泽,想必思念故人会使得妻子为之蹙眉吧。

牛郎织女愁思漫漫,每年秋天七夕尚能团聚,而我何时才能与家人团聚?

注释

(1)一百五日:即寒食日。

(2)无家:没有房舍,没有家庭。此处说的是没有家人和自己在一起。

(3)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 “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天。

(4)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即指月光。

(5)斫却:砍掉。一作“折尽”。

(6)月中桂:指的是传说中月宫所植的桂树,此处暗用了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

(7)清光:清亮的光辉。此指月光。

(8)仳离:别离。旧指妇女被遗弃二离去。

(9)红蕊:红花。

(10)想像:意思是想念故人的样子。

(11)嚬:同“颦”,皱眉,蹙眉,使动用法,使……蹙眉的意思。

(12)青蛾:旧时女子用青黛画的眉。

(13)牛女:即牛郎与织女。这里写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

(14)秋期:指七夕。牛郎织女约会之期。

全文拼音版

bǎiduìyuè
jiāduìhánshíyǒulèijīn
zhuóquèyuèzhōngguìqīngguāngyīngduō
fànghóngruǐxiǎngxiàngpínqīngé
niúmànchóuqiūyóu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宋代〕陈亮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一剪梅·记得同烧此夜香

〔宋代〕辛弃疾

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而今独自睚昏黄,行也思量,坐也思量。

锦字都来三两行,千断人肠,万断人肠。雁儿何处是仙乡?来也恓惶,去也恓惶。

一络索·长城

〔清代〕纳兰性德

野火拂云微绿,西风夜哭。苍茫雁翅列秋空,忆写向、屏山曲。

山海几经翻覆,女墙斜矗。看来费尽祖龙心,毕竟为、谁家筑。

一丛花·初春病起

〔宋代〕苏轼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

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一字至七字诗·茶

〔唐代〕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椀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誇。

一片

〔唐代〕李商隐

一片非烟隔九枝,蓬峦仙仗俨云旗。

天泉水暖龙吟细,露畹春多凤舞迟。

榆荚散来星斗转,桂华寻去月轮移。

人间桑海朝朝变,莫遣佳期更后期。

一半儿·题情

〔元代〕关汉卿

【其一】

云鬟雾鬓胜堆鸦,浅露金莲簌绛纱,不比等闲墙外花。骂你个俏冤家,一半儿难当一半儿耍。

【其二】

碧纱窗外静无人,跪在床前忙要亲。骂了个负心回转身。虽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

【其三】

银台灯灭篆烟残,独入罗帏掩泪眼,乍孤眠好教人情兴懒。薄设设被儿单,一半儿温和一半儿寒。

【其四】

多情多绪小冤家,迤逗得人来憔悴煞,说来的话先瞒过咱。怎知他,一半儿真实一半儿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