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舟中记梦

〔宋代〕辛弃疾

欹枕橹声边,贪听咿哑聒醉眠。梦里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只记埋冤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作品简介

《南乡子·舟中记梦》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舟行醉眠入梦,梦里笙歌花丛,翠袖盈盈,俱在眼前。下片转写别后情思,从对面着笔,倒叙梦中情境,“不管人愁独自圆”无理而妙,以月圆衬出人别之苦、相思之愁。全词就梦前、梦中、梦后三层依次写来,条理清晰,语言清丽,白描手法的运用使人物神态毕现,情痴意浓,感情缠绵,体现了辛词中婉约的一面。

创作背景

《南乡子·舟中记梦》该词大约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秋,当时辛弃疾由临安赴任湖北转运副使之职。舟行江上,词人在咿哑的摇橹声中酣然入梦,醒后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词。

翻译注释

翻译

酒醉后斜倚枕头,听着咿哑嘈杂的摇橹声进入梦乡。梦里我走向笙歌热闹的百花丛,眼前依然是翠袖盈盈的佳人。

她欲向我倾诉别后相思之苦,不想还未说完梦已醒来。只记得梦中她向我埋怨月亮的无情,在人们离别的时候还是那么圆。

注释

(1)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本唐教坊曲名。原为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至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

(2)舟中记梦:一作“舟行记梦”。

(3)欹枕:斜倚着枕头。

(4)橹:一种比桨大的划船工具。一作“艣”,同“橹”。

(5)咿哑:象声词,摇橹发出的声音。

(6)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7)梦里:一作“变作”。

(8)笙歌:合笙之歌,泛指奏乐唱歌。

(9)翠袖:身着绿色衣衫的人,代指佳人。

(10)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11)两眉尖:紧皱双眉,愁苦的样子。

(12)梦已阑:梦已尽。阑,尽。

(13)埋冤:即埋怨。

(14)前夜月:指离别时的月亮。

(15)不管人愁独自圆:人因离别而愁,月亮却独自圆。意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何事长向别时圆。”

全文拼音版

nánxiāng··zhōuzhōngmèng
zhěnshēngbiāntāntīngguōzuìmiánmèngshēnghuāráncuìxiùyíngyíngzàiyǎnqián
biéhòuliǎngméijiānshuōhuánxiūmènglánzhǐmáiyuànqiányuèxiāngkànguǎnrénchóuyuán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爱国将领,山东济南人。与苏轼并称“苏辛”,其词慷慨激昂,充满抗金复国之志,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被誉为“词中之龙”。曾组建义军抗金,南归后屡遭排挤,壮志难酬。词风雄浑豪迈,亦不乏田园清新之作,有《稼轩长短句》传世,是宋词巅峰代表之一。

辛弃疾的诗

相关推荐

南乡子·洪迈被拘留

〔宋代〕太学诸生

洪迈被拘留,稽首垂哀告敌仇。一日忍饥犹不耐,堪羞!苏武争禁十九秋?

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忧?万里归来夸舌辨,村牛!好摆头时便摆头。

南乡子·诸将说封侯

〔宋代〕黄庭坚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南乡子·春闺

〔宋代〕孙道绚

晓日压重檐,斗帐春寒起来忺。天气困人梳洗懒,眉尖,淡画春山不喜添。

闲把绣丝挦,认得金针又倒拈。陌上游人归也未?恹恹,满院杨花不卷帘。

南乡子·有感

〔宋代〕苏轼

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濯锦江头新样锦,非宜,故著寻常淡薄衣。

暖日下重帏,春睡香凝索起迟。曼倩风流缘底事,当时,爱被西真唤作儿。

南乡子·落花

〔明代〕柳如是

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又有个人儿似你。

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愿他少识相思路。

南乡子·双荔枝

〔宋代〕苏轼

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

南乡子·自述

〔宋代〕苏轼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南乡子·捣衣

〔清代〕顾贞观

嘹唳夜鸿惊,叶满阶除欲二更。一派西风吹不断,秋声,中有深闺万里情。

片石冷于冰,雨袖霜华旋欲凝。今夜戍楼归梦里,分明,纤手频呵带月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