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吟

〔唐代〕刘驾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作品简介

《苦寒吟》是唐代诗人刘驾的一首五言古诗,以极寒之景抒写孤高坚贞之志。全诗通过“百泉冻咽”“满衣雪”等意象,渲染出凛冽刺骨的苦寒氛围,而诗人却“倚松吟诗”,以“竹有苦节”“鸟啼流血”自喻,表现其甘守清贫、不改其志的节操。尾联借晋人潘岳“早生华发”的典故,进一步强调坚守正道之艰难。此诗语言瘦硬奇峭,意境孤绝,典型体现了中晚唐苦吟诗派的风格。

创作背景

刘驾生活于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年),与曹邺、聂夷中等并称“晚唐苦吟诗人”。《苦寒吟》此诗作于其未仕前,时社会动荡、科举艰难,寒士多困顿。诗中“苦寒”既指自然环境的严酷,亦隐喻仕途与人生的艰辛。刘驾借“竹节”“鸟啼”等意象,表明宁可清苦自持(“我爱抱苦节”),也不愿趋炎附势的态度,与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精神相通。

翻译注释

翻译

所有的泉水因为天寒地冻都好像被堵住了喉咙发不出声,我吟诵着寒冷的诗句,感觉寒意更加深切。

半夜时分,我靠着高大的松树,不知不觉中,衣服上已经落满了雪花。

竹子有甘甜也有苦涩,但我偏爱它那坚守苦节的品质。

鸟儿的叫声有欢乐也有悲伤,但我更欣赏那些叫到嘴边流血也要表达真实情感的鸟儿。

如果潘生能够理解并吟诵出这样的诗句,那他可能早就因为愁苦而早生华发了。

注释

(1)乔松:高大的松树。

(2)苦节:坚守节操、矢志不渝。

(3)潘生:指晋潘岳。

全文拼音版

hányín
bǎiquándòngjiēyínhángèngqiè
bànqiáosōngjuémǎnxuě
zhú竿gānyǒugānàibàojié
niǎoshēngyǒubēihuānàikǒuliúxuè
pānshēngruòjiěyíngèngzǎoshēngbái

作者介绍

刘驾(822—?),字司南,江东人。与曹邺为诗友,俱以工于五古著称,时称“曹刘”。初举进士不第,屏居长安。公元849年(大中三年),唐王朝收复河、湟失地,刘驾献《乐府》十首表示祝贺。大中六年(852)登进士第,官终国子博士。其诗敢于抨击统治阶级的腐化昏庸,能够反映民间疾苦。辛文房称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为时所宗。”《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

刘驾的诗

相关推荐

苦雨初霁

〔宋代〕李觏

积阴为患恐沉绵,革去方惊造化权。

天放旧光还日月,地将浓秀与山川。

泥途渐少车声活,林薄初乾果味全。

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更油然。

苦辛吟

〔唐代〕于濆

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抛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苦寒行

〔宋代〕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苇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苦寒吟

〔唐代〕孟郊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壮阴夺正阳。

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苦哉行五首·其一

〔唐代〕戎昱

彼鼠侵我厨,纵狸授粱肉。

鼠虽为君却,狸食自须足。

冀雪大国耻,翻是大国辱。

膻腥逼绮罗,砖瓦杂珠玉。

登楼非骋望,目笑是心哭。

何意天乐中,至今奏胡曲。

苦斋记

〔明代〕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

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苦哉行五首·其四

〔唐代〕戎昱

妾家清河边,七叶承貂蝉。

身为最小女,偏得浑家怜。

亲戚不相识,幽闺十五年。

有时最远出,秪到中门前。

前年狂胡来,惧死翻生全。

今秋官军至,岂意遭戈鋋。

匈奴为先锋,长鼻黄发拳。

弯弓猎生人,百步牛羊膻。

脱身落虎口,不及归黄泉。

苦哉难重陈,暗哭苍苍天。

苦笋赋

〔宋代〕黄庭坚

余酷嗜苦笋,谏者至十人,戏作《苦笋赋》,其辞曰:

僰道苦笋,冠冕两川。甘脆惬当,小苦而反成味;温润缜密,多啖而不疾人。盖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是其钟江山之秀气,故能深雨露而避风烟。食肴以之开道,酒客为之流涎。彼桂斑之梦永,又安得与之同年!

蜀人曰:“苦笋不可食,食之动痼疾,令人萎而瘠。”

予亦未尝与之言。盖上士不谈而喻;中士进则若信,退则眩焉;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顽不可镌。

李太白曰:“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