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唐代〕李白

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

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

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

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

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作品简介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赠别诗,全诗共十四句七十字,字里行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浓浓不舍与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向往隐居和求仙访道的思想。全诗开头的起句到最后的结句,从述说友人要走到自己也想跟友人一样,诗人的思想从起句到结句已经经历了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

创作背景

题中之“王山人”则“归布山隐”,此与李白这首诗所云“我心亦怀归,岁晚来相依”地望正合。由“我心亦怀归”可知,是时李白他不在徂徕山中,而应在兖州(今属山东)家里,诗当作于瑕丘。按诗云“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语,诗当为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秋日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王山人剖析仙道的高论,微言透彻秋毫。

马上要回归布山去隐居,逸兴高入云天。

你能不能多待几天再回去?怕山上的瑶草会衰歇吗?

我也很想去隐居,屡屡梦见松间云月。

你傲然独往,长啸着开劈岩石筑室。

林壑久已荒芜,石道上都长满蔷薇。

冬天来到的时候,我会去你那里,一起弄笙戏鹤,风雨相依。

注释

(1)析:分也,解也。

(2)道论:即道家之经论。

(3)微言:精妙之论。

(4)秋毫:谓精微之理。

(5)还归:返回。

(6)天云:天空之云,常以之喻高远。

(7)瑶草:传说中的仙草,如灵芝等,能治百病或食之长生。

(8)衰歇:犹衰落;止息。

(9)怀归:思归故里。

(10)上月:上弦月。

(11)傲然:高傲貌;坚不可屈貌。

(12)岩扉:借指隐士的住处。

(13)林壑:指隐居之地。

(14)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

全文拼音版

zèngbiéwángshānrénguīshān
wángdàolùnwēiyánqiūháo
huánguīshānyǐnxīngtiānyúngāo
ěrānchíyáocǎokǒngshuāixiē
xīn怀huáiguīmèngsōngshàngyuè
àoránsuìwǎngchángxiàokāiyánfēi
línjiǔshídàoshēngqiángwēi
yuànyánnòngshēngsuìwǎnláixiāng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奇绝,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等。他一生漫游天下,纵情诗酒,追求自由,曾供奉翰林但遭谗离职。晚年因永王案流放夜郎,遇赦后卒于当涂。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赠傅都曹别

〔南北朝〕鲍照

轻鸿戏江潭,孤雁集洲沚。

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

风雨好东西,一隔顿万里。

追忆栖宿时,声容满心耳。

落日川渚寒,愁云绕天起。

短翮不能翔,徘徊烟雾里。

赠程处士

〔唐代〕王绩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赠赵协律皙

〔唐代〕李商隐

俱识孙公与谢公,二年歌哭处还同。

已叨邹马声华末,更共刘卢族望通。

南省恩深宾馆在,东山事往妓楼空。

不堪岁暮相逢地,我欲西征君又东。

赠李白

〔唐代〕杜甫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赠王威古

〔唐代〕崔颢

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

春风吹浅草,猎骑何翩翩。

插羽两相顾,鸣弓新上弦。

射麋入深谷,饮马投荒泉。

马上共倾酒,野中聊割鲜。

相看未及饮,杂虏寇幽燕。

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

长驱救东北,战解城亦全。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赠丁仪王粲诗

〔两汉〕曹植

从军度函谷,驱马过西京。

山岑高无极,泾渭扬浊清。

壮或帝王居,佳丽殊百城。

员阙出浮云,承露概泰清。

皇佐扬天惠,四海无交兵。

权家虽爱胜,全国为令名。

君子在末位,不能歌德声。

丁生怨在朝,王子欢自营。

欢怨非贞则,中和诚可经。

赠田叟

〔唐代〕李商隐

荷蓧衰翁似有情,相逢携手绕村行。

烧畬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

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抚躬道地诚感激,在野无贤心自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