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三首·其三

〔唐代〕李白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面对记载着六朝兴亡的古都,三杯酒后让我为你献上一支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论宫苑你比长安少,比山水你和洛阳差不多。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你残破的古殿中曾生长着吴王喜爱的花朵,幽暗的宫墙中曾有晋代后妃们的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这些都与前朝的繁盛一起消失,可叹的往事早已付与长江东逝的碧波。

注释

(1)六代:即六朝。《小学绀珠》: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皆都建业。

(2)秦地:指秦国所辖的地域。此指长安。

(3)少:一作“小”。

(4)山似洛阳多:《景定建康志》:洛阳四山围,伊、洛、瀍、涧在中。建康亦四山围,秦淮、直读在中。故云:“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李白云“山似洛阳多”,许浑云“只有青山似洛中”,谓此也。《太平寰宇记》:《丹阳记》云:出建阳门望钟山,似出上东门望首阳山也。

(5)深宫:宫禁之中,帝王居住处。

(6)绮罗:泛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

(7)与:一作“只”。

(8)沧波:碧波。李白《古风》之十二:“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金陵三首·其三拼音版

jīnlíngsānshǒu··sān
liùdàixīngwángguósānbēiwèiěr
yuànfāngqínshǎoshānluòyángduō
殿diànhuācǎoshēngōngjìnluó
bìngsuírénshìmièdōngshìcāng

作品简介

《金陵三首·其三》是李白金陵怀古组诗的终章,以高度凝练的笔法完成对六朝兴亡的终极叩问。首联"六代兴亡"点题,"三杯"祭奠显诗人狂士本色;颔联以秦地、洛阳作比,突出金陵"山多"的地理特质;颈联"吴花草""晋绮罗"选取最具象的文明碎片;尾联"人事灭""东逝波"将一切归于虚无,长江浩荡成为永恒的历史见证者。全诗以"歌-比-忆-逝"为脉络,在举杯咏叹间完成对三百余年王朝更替的史诗性总结。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禄山攻陷长安。秋天,李白自余杭经金陵、秋浦至浔阳,隐居庐山屏风叠。据詹锳《李白诗文系年》,《金陵三首》即是李白这一年过金陵时写的。金陵是六朝建都之地,当时“朱楼”、“王宫”,备极华丽,到唐代都湮没不见了。这和唐代天宝(742—756)、至德(756—758)年间两京残破的景象,颇有相似之处。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奇绝,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等。他一生漫游天下,纵情诗酒,追求自由,曾供奉翰林但遭谗离职。晚年因永王案流放夜郎,遇赦后卒于当涂。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