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2)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半轮:半边,半个。

(3)影:月光的影子。

(4)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

(5)夜:今夜。

(6)发:出发。

(7)清溪:即青溪驿,在今四川犍(qián)为,距峨眉山不远。

(8)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9)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10)下:顺流而下。

(11)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峨眉山月歌拼音版

éméishānyuè
éméishānyuèbànlúnqiūyǐngpíngqiāngjiāngshuǐliú
qīngxiàngsānxiájūnjiànxiàzhōu

作品简介

《峨眉山月歌》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创作背景

《峨眉山月歌》此诗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仗剑去国"出蜀途中。诗人从犍为清溪驿(今四川乐山)夜航,经平羌江(青衣江)赴渝州(重庆)。"思君"之"君"或指峨眉山月,亦或友人,其空间跳跃手法影响杜甫"即从巴峡穿巫峡",今乐山沫若广场立有"李白乘舟"主题雕塑。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奇绝,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等。他一生漫游天下,纵情诗酒,追求自由,曾供奉翰林但遭谗离职。晚年因永王案流放夜郎,遇赦后卒于当涂。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赠从弟·其二

〔两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安军

〔宋代〕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观沧海

〔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月夜忆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周南·关雎

〔先秦〕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