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唐代〕李白

沧江溯流归,白璧见秋月。

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阴雪。

幽人停宵征,贾客忘早发。

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

川长信风来,日出宿雾歇。

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

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沧江溯流归,白璧见秋月。

自青苍色的大江逆流而归,行至白璧山赏玩秋月。

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阴雪。

秋日的月光照在白璧山上,如同山阴之雪般皎白令人兴发。

幽人停宵征,贾客忘早发。

隐逸之士停止了夜晚出行,商贾买卖人忘记了早晨出发。

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

扬帆再行来到天门山,回头望去牛头渚已被掩没。

川长信风来,日出宿雾歇。

大江长啊季风按时吹来,太阳升起夜雾消散。

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

老朋友近在咫尺却未见面,不能共同欣赏奇景相隔如胡越。

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

寄您一枝青青的兰花,愿我俩和谐美满友谊长存。

注释

(1)沧江:江流;江水。以江水呈苍色,故称。

(2)溯流:逆着水流方向。溯(sù):逆流而上。

(3)山阴雪:用晋人王徽之典故。《世说新语》载: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山阴:今浙江绍兴。

(4)幽人:幽隐之人;隐士。

(5)宵征:夜间出行。

(6)贾客:商人。

(7)进帆:谓利用风力扬帆使船前进。

(8)牛渚:今安徽马鞍山采石矶。据《一统志》载:牛渚山,在太平府城北二十五里,下有矶,曰牛渚矶,去采石矶近一里。

(9)信风:随时令变化,定期定向而至的风。

(10)故人:此指王主簿。

(11)咫尺:形容距离近。

(12)新赏:欣赏新奇景色。

(13)胡越:喻相隔遥远。

(14)青兰花:俗你草兰,又名春兰。一茎一花,花清香。一茎数花者为葱。也有开放于秋季的。古人以兰花喻友情。

(15)惠好:恩爱,和谐,友好。

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拼音版

jīnlíngliúguòbáishānwányuètiānménróngwángzhǔ簿
cāngjiāngliúguībáijiànqiūyuè
qiūyuèzhàobáihàoshānyīnxuě
yōuréntíngxiāozhēngwàngzǎo
jìnfāntiānménshānhuíshǒuniúzhǔ
chuānchángxìnfēngláichū宿xiē
rénzàizhǐchǐxīnshǎngchéngyuè
jūnqīnglánhuāhuìhǎoshùjué

作品简介

《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是一首游赏风景、寄赠友人之作,诗中描写自金陵至白璧山、天门山一路而行的景色,诗末写与友人不能同游的惆怅及友谊长存的期望。诗以写景为主,却又不乏抒情妙笔。全诗语言清逸,过渡自然,情景交融,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从诗题可知,李白此行从金陵出发,乘舟溯流而上,过白壁山,到天门山,写成《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此诗,寄句容王主簿。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奇绝,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等。他一生漫游天下,纵情诗酒,追求自由,曾供奉翰林但遭谗离职。晚年因永王案流放夜郎,遇赦后卒于当涂。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金陵驿二首·其二

〔宋代〕文天祥

万里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

金陵夜泊

〔唐代〕罗隐

冷烟轻澹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

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

地销王气波声急,山带秋阴树影空。

六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

蟾宫曲·金陵怀古

〔元代〕卢挚

记当年六代豪夸,甚江令归来,玉树无花?商女歌声,台城畅望,淮水烟沙。

问江左风流故家,但夕阳衰草寒鸦。隐映残霞,寥落归帆,呜咽鸣笳。

金陵酒肆留别

〔唐代〕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满江红·金陵怀古

〔元代〕萨都剌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唐代〕李白

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

谁人今继五,夫子世称贤。

再动游吴棹,还浮入海船。

春光白门柳,霞色赤城天。

去国难为别,思归各未旋。

空馀贾生泪,相顾共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