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韶华争肯偎人住

〔清代〕董士锡

韶华争肯偎人住?已是滔滔去。西风无赖过江来,历尽千山万水几时回?

秋声带叶萧萧落,莫响城头角!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

作品简介

《虞美人·韶华争肯偎人住》是清代词人董士锡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的上片即写春去秋来这一自然界中亘古不变的规律,用“争肯”“无赖”“几时”等充满主观感情色彩的词烘托伤逝的悲哀;过片就“秋声”落笔,萧萧秋叶,墙头画角,悲秋情怀更添几分苍凉,末二句忽发奇想,期盼有谁来挽起长江水,洗去浮云,让天空放晴。此词想象雄奇豪放,抒写自然流畅,立意新颖。

创作背景

《虞美人·韶华争肯偎人住》这首词的具体写作背景已无从考察,但从词意揣摩,当是词人奔波仕途之际的情感流露,是词人对国事人生的思考记录。作者身处嘉庆、道光年间,其时正是鸦片战争爆发前夕,贪吏当道,财政支绌,军备废驰,国势下降,危机日重的社会又遇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词人为此深深地忧虑。有感于如此危局,作者写下了这首词。

翻译注释

翻译

美好的春光怎肯长住人间,已如流水扬波去远。多事的秋风又吹过大江,杳然的春光何时才能回还?

落叶萧萧已伴秋风一片,报警的画角切莫再把人心震撼。天地昏暗是浮云遮了明月,问谁能高擎长江洗清霄汉?

注释

(1)韶华:美好的时光,这里指春光。

(2)争肯:怎肯。

(3)西风:秋风。

(4)无赖:这里是烦扰、多事之意。

(5)角:古代乐器,常响于军中作报警之用。

(6)浮云遮月:暗寓朝中奸佞当道。

全文拼音版

měirén··sháohuázhēngkěnwēirénzhù
sháohuázhēngkěnwēirénzhùshìtāotāo西fēnglàiguòjiāngláijìnqiānshānwànshuǐshíhuí
qiūshēngdàixiāoxiāoluòxiǎngchéngtóujiǎoyúnzhēyuèfēnmíngshuíwǎnchángjiāngfàngtiānqīng

作者介绍

董士锡(1782—1831), 字晋卿,一字损甫,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张惠言之甥。嘉庆十八年(1813)副贡,侯选直隶州州判。曾主通州紫琅书院,扬州广陵、泰州书院讲席。词得张惠言嫡传,有《齐物论斋词》。

相关推荐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宋代〕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虞美人·枕上

〔近代〕毛泽东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虞美人·无聊

〔清代〕陈维崧

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修傍秦关蜀栈战场开。

倚楼极目添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

虞美人·春怨

〔五代〕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虞美人·春愁

〔宋代〕陈亮

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萧萧雨。水边台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

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虞美人·看花

〔明代〕叶小鸾

阑干曲护闲庭小。犹恐春寒悄。隔墙影送一枝红。却是杏花消瘦、旧时风。

海棠睡去梨花褪。欲语浑难问。只知婀娜共争妍。不道有人为你、惜流年。

虞美人·寄公度

〔宋代〕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虞美人·碧梧桐映纱窗晚

〔五代〕顾夐

碧梧桐映纱窗晚,花谢莺声懒。小屏屈曲掩青山,翠帏香粉玉炉寒,两蛾攒。

颠狂年少轻离别,孤负春时节。画罗红袂有啼痕,魂销无语倚闺门,欲黄昏。

虞美人·少年艳质胜琼英

〔五代〕顾夐

少年艳质胜琼英,早晚别三清。莲冠稳簪钿篦横,飘飘罗袖碧云轻,画难成。

迟迟少转腰身袅,翠靥眉心小。醮坛风急杏花香,此时恨不驾鸾凰,访刘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