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唐代〕杜甫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作品简介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这首五言古诗是杜甫记录与李白同访范十(隐士,排行第十)隐居之事的作品。诗中既表达了对李白诗才的赞赏,更抒写了二人"醉眠共被"的深厚友谊,展现了盛唐两位伟大诗人交往的珍贵片段。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在平实的叙述中流露出超脱尘俗的高远情怀。

创作背景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秋,杜甫与李白同游齐鲁时期。诗中"东蒙"指蒙山(在今山东),"北郭生"即范十;"橘颂"(屈原作品)、"莼羹"(晋张翰思乡典)表达隐逸之志。这是现存杜诗中最早提及与李白交游的作品,记录了两大诗人"醉眠共被"的亲密交往,是研究李白杜甫友谊的第一手文献。

翻译注释

翻译

李白往往有很美妙的诗文,写得像南朝人阴铿那样好。

我也算得上是鲁郡的隐士,喜爱他就像对待自家弟兄。

晚上大醉后同盖被子睡觉,白天则结伴携手一起游玩。

又想到还有个隐逸的期约,便一同去寻访城北范先生。

进门后就产生高雅的兴致,少年童仆也让人感到清雅。

一直到夕阳西下寒杵声起、晚云笼罩古城还不想分散。

就如《橘颂》中的高品格之人,谁会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

我们不想讨论仕途的事情,而安闲沐浴于纯真的友情之中。

注释

(1)李侯:指李白。

(2)佳句:指诗文中精彩的语句,借指美妙的诗文。

(3)阴铿:南朝文学家,字子坚,官至陈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长于五言诗,声律上已接近唐律诗,为杜甫所称赞。

(4)东蒙客:泛指处士、隐士。东蒙:此指鲁郡(今山东兖州)一带。

(5)怜:喜爱。

(6)共被:同被而寝,谓亲如兄弟。

(7)日:一作“月”。

(8)幽期:隐逸之期约。

(9)北郭生:“北郭先生”的省称,借指隐士。

(10)高兴:高雅的兴致。

(11)小童:年幼的男仆。

(12)落景:夕阳。景:同“影”。

(13)寒杵:寒秋时的杵声。

(14)屯云:积聚的云气。

(15)橘颂:《楚辞·九章》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

(16)谁:一作“惟”。

(17)与:一作“欲”。

(18)莼羹:用蓴菜烹制的羹。

(19)簪笏: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

(20)悠悠:安闲貌。

(21)沧海情:谓无复簪笏之愿,而欲寄情江海,亦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意。

全文拼音版

shíèrbáitóngxúnfànshíyǐn
hóuyǒujiāwǎngwǎngyīnkēng
dōngméngliánjūnxiōng
zuìmiánqiūgòngbèixiéshǒutóngxíng
gèngxiǎngyōuchùháixúnběiguōshēng
méngāoxìngshìxiǎotóngqīng
luòyǐngwénhánchǔtúnyúnduìchéng
xiàngláiyínsòngshuítǎochúngēng
yuànlùnzānyōuyōucānghǎiqíng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唐代〕陈子昂

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

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

夜闻鼯鼠叫,昼聒泉壑声。

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

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

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

岂不厌凝冽,羞比春木荣。

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

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

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

遂偶云和瑟,张乐奏天庭。

妙曲方千变,箫韶亦九成。

信蒙雕斫美,常愿事仙灵。

驱驰翠虬驾,伊郁紫鸾笙。

结交嬴台女,吟弄升天行。

携手登白日,远游戏赤城。

低昂玄鹤舞,断续彩云生。

永随众仙去,三山游玉京。

与刘伯宗绝交诗

〔两汉〕朱穆

北山有鸱,不洁其翼。

飞不正向,寝不定息。

饥则木揽,饱则泥伏。

饕餮贪污,臭腐是食。

填肠满嗉,嗜欲无极。

长鸣呼凤,谓凤无德。

凤之所趋,与子异域。

永从此诀,各自努力。

与朝歌令吴质书

〔魏晋〕曹丕

五月二十八日,丕白。季重无恙。途路虽局,官守有限,愿言之怀,良不可任。足下所治僻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

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间设,终以六博,高谈娱心,哀筝顺耳。弛骛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参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元瑜长逝,化为异物,每一念至,何时可言?

方今蕤宾纪时,景风扇物,天意和暖,众果具繁。时驾而游,北遵河曲,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于后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今遣骑到邺,故使枉道相过。行矣自爱,丕白。

与子俨等疏

〔魏晋〕陶渊明

告俨、俟、份、佚、佟:

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颖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