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呈吴按察·其二

〔宋代〕刘过

黄鹤山前雨乍过,城南草市乐如何。

千金估客倡楼醉,一笛牧童年背歌。

江夏水生归未得,武昌鱼美价无多。

掉船亦欲徜徉去,古井而今淡不波。

作品简介

《喜雨呈吴按察·其二》是南宋江湖诗人刘过的一首即景抒怀之作,以雨后的市井欢愉反衬诗人内心的淡泊与怅惘。全诗分三个层次:前两联写市井之乐:黄鹤山雨霁后,城南草市喧嚣,“千金估客”的奢靡与“牧童一笛”的纯真形成贫富对照;颈联转折:以“江夏水生”(暗指仕途机遇)与“武昌鱼美”(喻民间闲趣)对举,流露进退两难之思;尾联明志:“掉船徜徉”显隐逸之想,“古井不波”则直言心绪已归于寂然,暗含对官场热情的消退。此诗语言浅近而意蕴层深,将市井百态、个人际遇与生命哲思熔于一炉,是南宋江湖诗派的典型风格。

翻译注释

翻译

黄鹤山前刚刚下过一场雨,此刻城南的市集,那些草市摊位上的人们欢乐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

倡楼中富有的商人在欢醉畅饮,另一边牧童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着笛子,哼唱着歌谣。

江夏的江水滔滔,归途仍然还遥不可及;武昌的鱼儿鲜美无比,价格却不算昂贵,令人垂涎。

我也想乘船出游,随着江水自在徜徉,但遗憾的是,那口古井如今却显得如此平静,波澜不惊。

注释

(1)估客:这里指商人。

(2)倡楼:倡女所居处。

(3)徜徉:安闲自得的样子。

全文拼音版

chéngànchá··èr
huángshānqiánzhàguòchéngnáncǎoshì
qiānjīnchānglóuzuìtóngniánbèi
jiāngxiàshuǐshēngguīwèichāngměijiàduō
diàochuánchángyángjǐngérjīndàn

作者介绍

刘过(1154—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湖北襄阳人,后移居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为韩侂胄客,不识侂胄之败事,识力远不及辛弃疾。又屡试不第,漫游江、浙等地,依人作客,与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交游。后布衣终身,去世于昆山。有《龙洲集》《龙洲词》。存词70余首。

刘过的诗

相关推荐

喜迁莺·吴江与闲堂王臞庵家

〔宋代〕吴文英

烟空白鹭。乍飞下、似呼行人相语。细縠春波,微痕秋月,曾认片帆来去。万顷素云遮断,十二红帘钩处。黯愁远,向虹腰,时送斜阳凝伫。

轻许。孤梦到,海上玑宫,玉冷深窗户。遥指人间,隔江烟火,漠漠水葓摇暮。看葺断矶残钓,替却珠歌雪舞。吟未了,去匆匆,清晓一阑烟雨。

喜迁莺·街鼓动

〔唐代〕韦庄

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

喜迁莺·霜天秋晓

〔宋代〕蔡挺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櫜鞬锦领,山西年少。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喜怒哀乐之未发

〔先秦〕子思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喜迁莺·梅雨霁

〔宋代〕周邦彦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

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喜雨亭记

〔宋代〕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

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

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喜迁莺·金门晓

〔唐代〕薛昭蕴

金门晓,玉京春,骏马骤轻尘。桦烟深处白衫新,认得化龙身。

九陌喧,千户启,满袖桂香风细。杏园欢宴曲江滨,自此占芳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