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乌夜啼”为乐府古题,属《清商曲·西曲歌》,多写离别之男怨女恨,而李白此诗题材相似,却别翻新境,言浅意深,独具魅力。此诗开头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秋晚鸦归图;中间两句写人物身份、身世及所处环境;最后点明秦川女的愁思及其原因,包含着许多言外之音。全诗短短六句,既写景色烘托环境气氛,又描绘人物形象和心态,绘形绘声;最后既点明主题,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意味深长。传说贺知章对这首诗相当欣赏,并以此为原因之一向唐玄宗推荐李白。
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传说李白在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到长安,贺知章读了他的《乌栖曲》和《乌夜啼》等诗后,大为叹赏,说他是“天上谪仙人也”,于是在唐玄宗面前推荐了他。可见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之前。郁贤皓《李白集》认为此诗大概作于开元十八、十九年(730、731年)李白初次到长安之时。
翻译注释
翻译
黄云城边的乌鸦将要归巢了,归飞回来的时候在树枝上哑哑地啼叫。
在织机中织布的秦川女,在隔着碧绿如烟的纱窗内视窗外的归鸟双双,好像是在与人说着什么,其实她是在自言自语。
太寂寞了啊,想着远方的亲人,她的织梭就不由得停了下来,独宿空房的滋味,真是太令人难以忍受了,珠泪点点滚下了她的香腮。
注释
(1)乌夜啼: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列于《清商曲辞·西曲歌》,并引《古今乐录》云:“西曲歌有《鸟夜啼》。”古辞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苦。
(2)边:一作“南”。
(3)乌:乌鸦。
(4)欲:敦煌残卷本作“夜”。
(5)哑哑:乌鸦啼叫声。
(6)机中织锦:一作“闺中织妇”。
(7)秦川女:指晋朝苏蕙。《晋书·列女传》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名蕙,字若兰,善属文。窦滔原本是秦川刺史,后被苻坚徙流沙。苏蕙把思念织成回文璇玑图,题诗二百余,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泛指织锦女子。秦川,古地名,泛指今陕西、甘肃秦岭以北平原地带,因春秋战国时期地属秦国而得名。
(8)碧纱如烟:指黄昏碧绿的窗纱朦胧如烟。
(9)停梭怅然忆远人:一作“停梭向人问故夫”,一作“停梭问人忆故夫”。梭,织布用的织梭。其状如船,两头有尖。怅然,忧然若失的样子。一作“怅望”。远人,指远在外边的丈夫。
(10)独宿孤房:一作“独宿空堂”,一作“欲说辽西”,一作“知在流沙”,一作“知在关西”。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乌鹊歌二首
【其一】
南山有乌,北山张罗。
乌自高飞,罗当奈何!
【其二】
乌鹊双飞,不乐凤凰。
妾是庶人,不乐宋王!
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
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乌乌歌
莫读书!莫读书!惠施五车今何如?请君为我焚却《离骚赋》,我亦为君劈碎《太极图》,朅来相就饮斗酒,听我仰天歌乌乌。
深衣大带讲唐虞,不如长缨系单于;吮毫搦管赋子虚,不如快鞭跃的卢。
君不见前年敌兵破巴渝,今年敌兵屠成都,风尘澒洞兮虎豹塞途,杀人如麻兮流血成湖。眉山书院嘶哨马,浣花草堂巢妖狐。何人笞中行?何人缚可汗?何人丸泥封函谷?何人三箭定天山?
大冠若箕兮高剑拄颐,朝谈回轲兮夕讲濂伊。绶若若兮印累累,九州博大兮君今何之?有金须碎作仆姑,有铁须铸作蒺藜。我当赠君以湛卢青萍之剑,君当报我以太乙白鹊之旗。万里横行取金印,何用区区章句为?死诸葛兮能走仲达,非孔子兮孰却莱夷?
噫!歌乌乌兮使我不怡,莫读书,成书痴!
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馀天。
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乌夜号
层波隔梦渚,一望青枫林。
有鸟在其间,达晓自悲吟。
是时月黑天,四野烟雨深。
如闻生离哭,其声痛人心。
悄悄夜正长,空山响哀音。
远客不可听,坐愁华发侵。
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
四子各分散,母声犹至今。
乌夜啼·春思
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
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
乌江
中分岂是无遗策,百战空劳不逝骓。
大业固非人事及,乌江亭长又何知。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
江头醉倒山公。月明中。记得昨宵归路、笑儿童。
溪欲转,山已断,两三松。一段可怜风月、欠诗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