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秋夜抒怀词。此词以凄风苦雨的秋夜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上阕通过"风兼雨""飒飒秋声"等意象,营造出萧瑟孤寂的氛围,以"烛残漏断""起坐不平"的动作描写,表现内心的焦灼;下阕"世事漫随流水"将人生比作梦幻流水,"醉乡路稳"则透露借酒消愁的无奈。全词语言朴素直白而情感深沉,展现了李煜后期词作"以血书者"的特质,是其亡国后思想境界的真实写照。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此词作于李煜降宋被囚期间(976-978年)。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至汴京(今开封),封违命侯,实为阶下囚。词中"飒飒秋声"既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更是政治风雨的象征;"一梦浮生"的慨叹,与其早期宫廷词的绮丽风格形成鲜明对比。作为亡国之君,李煜在词中摒弃了所有藻饰,直诉生命痛感,这种"赤子之心"的创作态度,使其词达到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
翻译注释
翻译
昨天的夜晚,风雨交加,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出飒飒的声响,窗户外传来了令人心烦的风声雨声,整整响了一夜。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漏尽,我不停的多次起来斜靠在枕头上。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人世间的事情,如同流水东逝,说过去就过去了,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以前的荣华富贵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醉乡道路平坦,也无忧愁,可常去,别的地方不能去。
注释
(1)兼:同有,还有。
(2)帘帏:帘子和帐子。帘:用布、竹、苇等做的遮蔽门窗的东西。帏:同帷,帐子,幔幕,一般用纱、布制成。
(3)飒飒:象声词,这里形容风吹帘帏发出的声音。
(4)烛残:蜡烛燃烧将尽。残:尽,竭。
(5)漏断:漏壶中的水已经滴尽,表示时间已经很晚。漏:漏壶,为古代计时的器具,用铜制成。壶上下分好几层,上层底有小孔,可以滴水,层层下注,以底层蓄水多少计算时问。
(6)频:时常,频繁。
(7)欹枕:头斜靠在枕头上。
(8)平:指内心平静。
(9)世事:指人世间的各种各样的事情。
(10)漫:枉然,徒然。
(11)浮生:指人生短促,世事虚浮不定。浮:这里为短暂、空虚之意。
(12)醉乡:指人醉酒时神志不清的状态。
(13)稳:平稳,稳当。
(14)宜:应当。
(15)不堪行:不能行。堪:能够。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煜的诗
相关推荐
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
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乌夜啼·同瞻园登戒坛千佛阁
春云深宿虚坛,磬初残,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
吹不断,黄一线,是桑乾。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
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馀天。
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乌夜啼·春思
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
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
江头醉倒山公。月明中。记得昨宵归路、笑儿童。
溪欲转,山已断,两三松。一段可怜风月、欠诗翁。
乌夜啼·金鸭余香尚暖
金鸭余香尚暖,绿窗斜日偏明。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
冷落秋千伴侣,阑珊打马心情。绣屏惊断潇湘梦,花外一声莺。